戈辉淡淡一笑,说道:“你们知道,我认识列宁,列宁在俄国政府,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毛奇和标洛点头又摇头,然后又点头,将信将疑,但也没提出反问。
戈辉继续:“这份被称为‘魔鬼契约’的贷款合同,最终因俄国驻美公使的激烈反对而流产。”
“我就说嘛,俄国人还没蠢到这个程度。”毛奇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如果他们这样蠢,我们在东线还有必要继续准备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标洛也深以为然,不住点头。
“蠢不蠢,我不知道,因为很多事情不能单单从表面评价。”戈辉说道:“其实,摩根早已经暗中布局:他通过巴黎分行的白手套,向俄国提供了4000万美元的短期过桥贷款,年息高达12%,这笔钱刚进俄国国库,就化作旅顺要塞里的152毫米榴弹,轰向日本满洲军。”戈辉的目光在毛奇和标洛身上反复了几次后,继续道:“其中70%的炮弹是你们提供的,这一点你们比我更清楚,不是吗?”
毛奇耸耸肩,表示默认了,但他并未开口说话。
标洛托着下巴,眯起眼睛凝思,幽幽道:“你们的情报工作,让我十分惊讶。”
“再说日本,用自己的国家信用豪赌国运。”戈辉拿起茶盅,一饮而下,继续道:“当俄国在华尔街碰壁的时候,日本特使高桥是清(后来当了日本首相)却在摩根办公室里上演了戏剧性一幕:他跪在地上,用象征天皇权威的菊花纹章匕首抵住喉咙,声泪俱下道:若此战失败,我必以此刃谢罪。”
戈辉解释道:“这可不是夸张的表演。当时日本全年财政收入仅2.5亿日元,开战半年已经耗费6亿,差点花光了国库的黄金储备。摩根开出的贷款条件同样严苛:以日本的烟草专卖权、铁路收益、台湾樟脑税收作抵押。债券年利4.5%,但承销佣金高达5%。所有资金必须通过摩根银行进行国际结算。”
(樟脑在当时是重要的工业品,是制造赛路络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赛路络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塑料,极易燃,那时候的很多电影胶片都是用赛路络做的。)
“我相信日本人同意了。”毛奇笑道。
“日本没的选择。”戈辉点头,说道:“1904年5月,首笔5000万美元战争债券在纽约发行。摩根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分级承销’的策略:第一梯队是洛克菲勒、梅隆等实业巨头包销30%,绑定工业订单。第二梯队是犹太财团承销40%,利用欧洲分销网络。第三梯队是散户通过报纸广告认购剩余的30%,这是历史上首次战争债大众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