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戈辉和毛奇总长等一众德军总参谋部高官,坐火车去巴伐利亚的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德军和禁卫军联合特种训练基地就在这里(背靠阿尔卑斯山)。
加尔米施-帕滕基兴,背靠巍峨的楚格峰,西面有风景秀丽的高山湖泊艾泊湖,东面有清澈沉静的高海拔湖泊瓦尔瑟湖。因此,加尔米施-帕滕基兴是一座风景迷人,风俗浓郁的小城市。
如果说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的工业心脏,那巴伐利亚就是经济资源心脏,巴伐利亚高原是德国主要的煤炭和铁矿石产地,几乎每一门克虏伯大炮都用这里的铁铸造。因为地理位置方便,从罗马尼亚运回来的石油半数以上需要经过巴伐利亚炼油厂的加工才能使用。
之所以提及巴伐利亚,是因为一战二战都和他有关系,具体就不详述了。此时还是一个王国,归属德国的王国。
9月27日,戈辉在加尔米施-帕滕基兴郊外的一处军营,参加了德军和禁卫军联合特种训练的开训仪式。
联合训练的总教官是德军总参二处的鲁登道夫上校(临时升衔,实际军衔还是中校。)。
顾易是联合训练的总顾问,将常驻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基地。
宋元作为特区驻柏林办事处副主任兼军方联络官,是此次联合训练的副总教官,每月只来这里三到五次,负责处理禁卫军学员的一些问题。
参加训练的特种兵学员中,德军700人,禁卫军300人,奥匈帝国军500人。
德军的700人,会在以后的十八次考核中,不断淘汰不合格的学员,仅保留通过十八次考核的学员。
禁卫军的300人,不在淘汰之列,可以多次补考,但必须通过考核。当然,这300人也是精挑细选的,不论是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以及战斗经验都是一流的,荣誉感非常强,他们会拼命通过考核的。
奥匈帝国军的500人,同样会在以后十八次考核中,淘汰部分不合格学员,最后会保留300人的规模。奥匈帝国派兵过来参训,是因为奥国皇储弗郎茨-斐迪南大公强力游说德军总参谋部的结果。
德军在去年5月份就拿到了禁卫军1.0版本的特种部队训练大纲,也对大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做了营级规模的训练测试,效果不错,但没有继续测试,因为德军总参谋部还在评估特种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
事实上,德军一直有自己的前线侦察部队,禁卫军的特种部队不过是前线侦察部队的特别加强版,德军真的需要这样的部队吗?德军内部一直在调查讨论,直到高级别代表团访问朝阳之后,了解了3.0版本的训练大纲,才最终确定了训练专门的特种部队。合作协议中有联合训练的条款,这也是禁卫军派300人来德国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