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辉还是摇头:“我说过,胶州湾永远是清国的,现在给,和将来清国人自己拿回来,区别不大。就像香港,英国人不给,我不也拿回来了。”
毛奇没有再坚持,因为他没有权限做出更多的让步,包括威廉二世陛下也是一样,只能回去商量。那么,就像戈辉说的,德国自己研发呢?以德国的技术实力,的确能自己研发。问题是时间,飞机还好,德国起码已经开始研发,只是十分简陋,但是坦克,德国人还没有这个概念。戈辉今天不提出来,德国人都不知道还可以这样。时间,德国缺的就是时间,研发需要时间,试错需要时间,德国与英法两国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德国没时间,德国等不起。
德国与战争最近的一次是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突访丹吉尔,试图拆解英法协约。德皇在丹吉尔港的演讲中宣称“摩洛哥苏丹是自由君主”,直接挑战法国对该国的保护权。
法国外长德尔卡塞主张强硬回击,但总理鲁维埃因俄国在日俄战争中不断败退而退缩。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立即警告:“大英帝国舰队已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德国派遣豹号炮舰驶入摩洛哥阿加迪尔港,以战争威胁迫使法国同意在阿尔赫西拉斯(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召开国际会议,讨论摩洛哥地位问题,但在1906年的阿尔赫西拉斯国际会议上,13个国家中仅有奥匈帝国支持德国,暴露了德国在外交上被孤立的现实。
毛奇当天下午就坐火车回了柏林,他委托柏林军事学院的校长马尔温-普拉滕哈特一定要陪好戈辉。(查了这么久,实在没有查到校长的名字,只好找一个名字代替了,见谅哈。)
10月4日,上午,戈辉在马尔温-普拉滕哈特校长的陪同下,坐火车去基尔海军学校。
路上,马尔温-普拉滕哈特校长主动和戈辉探讨战役战术,他很想听听戈辉有什么新见解。
戈辉能有什么新见解?禁卫军的几场大仗,都不是戈辉指挥的。老实说,关于打仗,戈辉自认为没有什么指挥天赋,甚至可以说平庸。这也是为什么,他放手宁远他们自由发挥的主要原因,他只负责管人。
不过,在戈辉穿越之前,于果可是骨灰级军迷,由于不差钱,有渠道,他研究学习过美国和俄国的军校教科书,很多军事理论,很多历史战役,他虽然做不到倒背如流,但是信手拈来七八分是绝对没问题的,所以戈辉直接给马尔温-普拉滕哈特校长掉书袋。
当然,二十一世纪的书袋是不能直接掉的,被戈辉换了一个说法,降低了难度之后,依然把普拉滕哈特校长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作为柏林军事学院的校长,作为教育家,普拉滕哈特是有战略眼光的,戈辉的理论让他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他意识到德国的军事学说,到了该更新的时候了。为了应对欧洲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德国必须用更先进的军事思想武装自己。
普拉滕哈特请求戈辉在柏林军事学院,讲一讲战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