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天后,“娘花地儿”APP更新了“声景定制”功能。用户可以选择:
“晨露版”:清晨棉田里,露珠滚落叶片的声音混合着最早的几朵棉桃初绽。这个版本的声景旨在捕捉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让用户仿佛置身于初升的阳光下,感受露水和新生命带来的清新气息。
“归鸟版”:傍晚时分,归巢鸟鸣与晚风穿过棉杆的沙沙声交织。这个版本的声景则带给用户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仿佛可以听到鸟儿归巢的欢歌和微风拂过棉田的轻柔声音。
“童谣版”:小石头和村里孩子们用方言吟唱的古老采棉谣,被轻柔地编织进棉铃的背景音里。这个版本的声景充满了童真和乡土情怀,让听者仿佛回到了纯真的童年,感受到孩子们在棉田间的欢声笑语。
甚至还有“阿婆絮语”:三婆在絮棉时,那几乎听不清的、关于丰收和家常的低语呢喃。这个版本的声景则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岁月的沉淀,让听者仿佛能感受到老一辈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技术难题也随之而来。地埋传感器如何更精准地捕捉不同地块、不同维度的声音?如何去除风声、虫鸣的过度干扰,又不失真?阿娣和苏璃泡在省城大学的声学实验室,头发里都带着棉絮和焊锡的味道。她们不再追求“完美音质”,而是追求“真实可感的乡愁脉动”。当第一批调试好的“归鸟版”声景在民宿枕头里流淌出来,一位久居都市的老教授泪流满面:“这是我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收工路上听到的声音……一模一样。”这个瞬间,阿娣和苏璃知道,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最真挚的回报,他们的声音,穿越了时间与空间,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声音,成了连接城乡最细腻的脐带。订单里开始出现特殊的备注:“请放‘童谣版’,给孩子听,他说想奶奶了。”
喜欢娘花地儿请大家收藏:()娘花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