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2030年,油腻的黄昏】
龙华市的晚高峰像一滩逐渐凝固的重油,将傍晚六点的空气粘得密不透风。“快味美”快餐店的排气扇发出老旧的嗡鸣,努力吞吐着室内弥漫的油烟,却始终无法驱散那股混合着炸鸡油、酱油和米饭蒸汽的复杂气味。
陈娟站在取餐台前,围着一条洗得发白但依旧油腻的蓝色围裙。她的动作熟练到近乎机械——左手拿起一个白色泡沫餐盒,右手握着长柄不锈钢勺,精准地从保温槽里舀出两勺米饭,再配上固定份额的炒青菜、红烧肉和一小勺蛋花汤。
“您好,一共25元。”她将餐盒推向窗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脸上习惯性地挤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这是她今天说的第732句“您好”,第732次重复这套打饭的动作。
顾客扫码付款的滴声响起,陈娟接过餐盒,用塑料袋打包好,递出去时,手腕上一道清晰的烫伤疤痕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狰狞。那是上个月炸鸡腿时不小心被热油溅到的,像无数个日夜留下的勋章,丑陋却真实。
她今年三十岁,在这家快餐店里已经干了十二年。从最初的临时工到现在的老员工,她见证了店面的装修翻新,也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同事的来来去去。她的手因为长期接触热水、油污和清洁剂,指关节有些粗大,指甲缝里总是藏着洗不掉的油渍。最严重的是右手,虎口和手腕处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烫伤疤,有些已经结痂褪色,有些则是新添的红肿。
“娟姐,帮我顶一下,我去趟厕所。”新来的实习生小王匆匆说道。
“去吧。”陈娟点点头,接过小王的岗位,继续机械地打饭、装盒、报价格。
她的梦想曾经很简单——攒够一笔钱,在老家县城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饭馆。不需要多大,只要干净整洁,能做出几道让客人称赞的家常菜就行。为此,她省吃俭用,每个月发了工资,除了留下基本的生活费,其余的都小心翼翼地存进银行卡。
但现实像一盆冷水,时常浇灭她的希望。房租在涨,食材在涨,而她的工资却涨得很慢。银行卡里的数字,离她梦想中的启动资金还差得很远,遥不可及。有时候,她看着镜子里自己略显憔悴的脸,看着手上那些永远无法褪去的疤痕,会突然感到一阵迷茫。
这就是她的一生吗?在油烟和喧嚣中度过,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动作,直到手指再也握不住勺子?
她想起了高中时的自己。
那时候,她是班里的生物课代表。教生物的张老师特别喜欢她,说她观察力强,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透彻,“陈娟啊,你这脑子,学医学肯定有天赋,以后当个医生多好,救死扶伤,多有出息。”
那时的她,对“医生”这个职业既向往又畏惧。向往的是那份崇高和专业,畏惧的是听说学医要读很多年书,要背无数枯燥的知识,太累了。相比之下,打工赚钱似乎更直接,更“现实”。
高三没念完,她就跟着同乡来到了龙华市,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快餐店打杂。起初觉得新鲜,后来才发现,这行远比想象中辛苦。油烟味浸透了衣服和头发,每天下班累得只想倒头就睡。但她安慰自己,没关系,先攒钱,以后总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