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在茶岭矿实验室看着伪造票样本,显微镜下的纤维排列让他想起 1958 年矿洞的竹制齿轮:"他们用工业纸浆," 他在黑板写下 "规则排列 = 机械密码","咱们的票子是手工抄纸,纤维走向藏着产区密码。"
老王调出 1955-1960 年粮票的纤维数据库,故意在黑市渠道释放 1956 年棉麻混纺票的虚假参数 —— 这种从未发行过的票种,纤维密度曲线与真实数据相差 15%。"就像矿洞用假竹筒诱敌," 他敲了敲数据墙,"咱们用假纤维引蛇出洞。"
2. 重量差的诱饵设计
团队精心设计的 "3.2 克死亡陷阱"—— 伪造票的重量差若达到 3.2 克,会指向空粮库。陈恒在伪造票必经的邮电局布下监测点,当老算盘的伪造票出现 3.2 克误差,立即触发 "信阳粮库调运" 的假电文,引导黑市向空库聚集。
"1959 年锅炉房的蒸汽误差," 他对小李说,"现在成了咱们的重量诱饵。" 这种将历史技术参数转化为反制工具的做法,让伪造者陷入自己的精密计算陷阱。
3. 触感密码的活体屏障
老李被派往黑市周边的粮库,仅凭指尖就能识别伪造票:"1955 年真票的五角星凹痕深 0.3 毫米," 他在粮店假装换粮,拇指擦过票子中央,"假票的星角是机器压的,浅得像刀疤。"
他发明的 "体温校验法" 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将票子贴胸捂 30 秒,真票的棉纤维会因体温增重,而伪造票的工业纤维毫无反应。"抗联用体温捂热齿轮," 他摸着胸前的票子,"现在咱们用体温验票子。"
三、迷局中的攻防
1. 雪夜的重量误导
1961 年 1 月,河南突降暴雪。老算盘收到 "五市斤票带一尺布票" 的电文,按伪造参数指向郑州粮库。他不知道,陈恒团队在电文中暗藏 "暴雪修正值"—— 真票的棉纤维在雪天增重 0.8 克,而伪造票因没有矿洞蜂蜡涂层,增重 1.2 克,导致坐标偏移 50 公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投机者冲向假粮库,真正的 50 吨粮食正通过 "三市斤票撕右角" 的真密码,沿长江支流运往灾区。老李站在粮库门口,听着远处的犬吠,知道伪造者掉进了 "重量迷宫"。
2. 触感的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