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午后,阳光暖融,医馆内难得的清静。何济处理完最后一个病患,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走到医馆门口,看着外面熙攘祥和、充满烟火气的桃源街景。孩童嬉闹,商贩吆喝,妇人闲谈,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暖意。
他身后,众美或整理药柜(南宫柔),或调试琴弦(柳如烟),或低声讨论新得的曲谱(沈雁秋、顾清欢),或擦拭着刀鞘(江疏月),或在安静作画(江映雪),或在逗弄小蛊虫(唐蜜儿、小核桃),或清点账册(慕容月),或静静倚窗看云(云初雪),或抱刀而立如同最忠诚的护卫(花弄影)。楚晚晴则坐在角落,翻看着最新的江湖风闻简报,唇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幅景象,温馨、安宁、圆满。何济靠在门框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满足。他历经江湖风雨,从祖祠顽童到“半字先生”,再到如今携群美归隐桃源,守护这一方烟火。值了。
他忽然心念一动,转身走进医馆,径直来到他平日测字问诊的那张宽大紫檀木案前。案上,笔墨纸砚俱全,一方上好的松烟墨锭静静地躺在砚台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侯爷要测字?”柳如烟停下调试琴弦的动作,好奇地问。
众美的目光也被吸引过来。
何济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他拿起墨锭,在砚台中注入少许清水,挽起袖子,亲自研墨。动作沉稳而专注,墨锭与砚台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墨汁渐渐浓稠乌亮,散发出淡淡的松烟清香。
研好墨,他取过一张裁剪方正、质地细腻的玉版宣纸,铺平在案上。然后,他提起了那支跟随他多年、笔尖饱经风霜的紫竹狼毫笔。
他没有询问任何人,也没有写任何人的名字或问题。他只是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脑海中,过往的一幕幕如同画卷般飞速掠过:祖祠罚跪的孤寂,初得秘卷的狂喜,初涉江湖的锋芒,结识诸美的旖旎,身世揭晓的惊涛,生死一线的挣扎,归隐桃源的温馨……最终,定格在眼前这满堂春色、笑语嫣然的景象上。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再无半分平日里的戏谑与痞气,只有一片澄澈如洗、洞悉世情的明悟!一股中正平和、浩大磅礴的气息自他身上自然流露,仿佛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
手腕悬停,笔锋饱蘸浓墨。落笔!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停顿!
两个铁画银钩、蕴含着他毕生感悟与此刻所有心念的大字,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