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挖的数座坟坑前,殉难官员家属都穿着粗布麻衣,有老人蹲在地上,颤巍巍地将几片碎布条慢慢撕开,继而系在每个家属的手臂之上权当孝带。那布条上已经变得暗黄的白布,也诉说着哀伤之意。
李性忠等关宁军将领也静立一旁,他们脸上的表情凝滞沉重,恍若铁铸的面具,被沉痛紧紧缚住,掩抑着心底难以言说的悲愤。
清晨枝叶上的露珠,打湿了旁边新凿刻的石碑,其上还有凌乱的刀痕,上面镌刻着王家彦,赵继鼎,赵率辅等人抗击建奴,力战殉国的壮烈事迹,供后人瞻仰。
李性忠强忍着悲伤的情绪,走上前来,安排数名士卒将几座松木棺材分别抬入新挖掘好的墓穴之内。
等到几人的棺椁完全被覆盖上黄土,李性忠跪在王家彦的坟前,默默添了一炷香,浓烟袅袅,升腾缭绕,如一声声无声的叹息,缓缓弥漫在死寂的空气中。
朱成功站出来,手捧着由他撰写,并呈交崇祯皇帝亲自修改一卷悼文,语气低沉的缓缓开口诵读起来:
“维大明崇祯十七年甲申七月十五,朔风泣血,兵部尚书王公家彦,殉社稷于德州,魂归九泉。遗骸草敛,殡于陋野,余等谨焚香酹酒,为文以哭之曰:
呜呼王公!河岳降灵,诞此贞臣。总九伐以卫华夷,掌戎枢而安宸极。当魑魅裂冠之日,正豺狼窥鼎之时。公秉赤心,驰援德州。运筹帷幄,尽瘁宵衣;砺剑辕门,泣血拊髀。奈何竟有宵小之徒,无耻献城,致使公与诸位大人,殉城归天!
悲夫!金墉既堕,公犹奋螳臂以抗天倾。血溅丹墀,志存青史。
宁作玉碎于御沟,岂效瓦全于贼庭?
呜呼!孤忠贯日,竟沉易水寒涛;劲节凌霜,重见松柏之志。
今吾等观公之殁也,旌幢导前,牲醴列俎。上朝阳映照“忠毅”二字!公魂兮复归天际,碧血为旌,丹心作旒。风骨铮铮,自撑天地脊梁;精魂耿耿,早化星辰悬霄。
昔文山歌正气,叠山恸寒泉,今复见于公与众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