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条,一条向东,通往陆浑关,一条向北,通往弘农的白马县。
而主山谷的出口,则能够很快走出熊耳山,抵达洛水岸旁的卢氏县。
很明显,敌军要逃走,不会走那条死谷,也不会走那条通向原始森林的分支山谷。
走通往伊水的那道山谷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走了三十里后,便只能溯伊水而上,同样极为难行。
由此可见,敌军逃走的方向只能是三条:
一是从正面谷口冲出来,二是向白马方向突围,三是向陆浑关方向突围。
从这三个方向来看,诸葛亮判断他们向白马方向突围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站在山谷中贼军的角度来看,毕竟围剿的军队从谷口正面而来。
何况,山谷外的围剿军,未必知道山谷中还有五条分支山谷。
所以,只要正面山谷外造就的声势足够大,山谷中的贼军大概率不敢从正面突围。
山谷中贼军的粮食补给必然是从南面运来。
如果谷中贼军向陆浑关方向突围,他们的粮草补给就会断绝。
如此,谷中贼军最可能的突围方向是跑向白马县。
诸葛亮的分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当大家把目光投向申金时,申金却抛开了讨论的结果,反而问大家,从这次制订战术的过程中,他们都有哪些收获。
这次抢先回答的是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