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不理解的!”黄星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天下气运共八斗,戈辉独占一石,余者共欠二斗。”
吭,宋孝仁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连忙提醒:“两位,咱们在听会呢!能不开玩笑吗?”
陈怀宁也在感慨,自己面前的纸质报告上,纤细的宋体字,清晰、整齐、漂亮,全场七千多人,人手一份,一万几千字,十好几页,放在哪里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人家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十分完美。
与会者感慨,那些记者们同样十分感慨。很多记者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特区大会了。相比两年前的第一次,这次大会的准备更加充分。
第一次特区大会还是在帐篷里召开的,而这一次已经有专门的封闭式会场了。
主会场是一个两层楼的临时建筑,用工字钢做框架,用混凝土砌块和大面积玻璃窗做了围墙,从外面看就是一个巨大的仓库。等新奉天具备基本功能之后,这里将被拆除。除了主会场,还有十个同样仓库风格的小型分会场,将来也是要拆除的。
第一次大会时的电影机,拍摄的内容都是无声的,这次换成了有声电影机,两层楼加一起,三十几架电影机,多角度,全方位拍摄。
最重要的是这次大会,有吹出冷风的空调,想象一下,七千多人的会场,如果没有空调,八月盛夏,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中暑。
《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外事局顾问)感慨道:“我是在见证历史,三年,仅仅用了三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香港《德臣报》记者端纳(外事局顾问)在笔记上认真地写道:“这里在创造奇迹,创造属于人类的奇迹,虽然这里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但是这里的东西,让自诩来自文明世界的我们,眼前一亮,震惊和不加掩饰的赞叹。”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八月,朝阳在开大会,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也在开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到1906年初,北京朝廷为了挽救危局,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等五大臣分赴欧美日本等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
历史上,兵部侍郎徐世昌和商部右丞绍英,都在出访西洋的五大臣名单之中。1905年9月24日,正值使团在北京正阳门车站上车准备出发时,遭革命党人吴樾炸弹袭击。绍英等受伤,徐世昌兼任巡警部尚书也走不了,只好改派山东布政使尚其亨和顺天府丞李盛铎,代替绍英和徐世昌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