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七八月份,两批出洋考虑的五大臣,先后回国,回到北京。
出访日本和欧洲诸国的载泽、李盛铎、尚其亨等人,在梁启超、杨度等人写好的关于实行宪政的文章基础上,草拟了一份“考察宪政报告”,向重新执政的光绪皇帝复命,正式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并且特别强调“立宪,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心思巧妙,耐人寻味。
出访美国、意大利的戴鸿慈、端方等人,根据从国外带回来的关于宪政的资料,编写出《欧美政治要义》一书,将欧美各国的政体或者相关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简略的介绍,不仅对于改革政治和其他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也使光绪皇帝和当权亲贵对于世界大势有所了解,宪政知识有所增长,有利于基本国策的确定。
8月7日,光绪皇帝在乾清宫召见出访西洋五大臣及主要随员,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赫然在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看了你们写的‘考察宪政报告’,还有《欧美政治要义》。”光绪高坐在御座上,举着两份报告说道:“朕相信,这也是你们的想法,对吗?”
出访西洋五大臣及主要随员同时颔首。
镇国公载泽更是主动站出来说道:“臣等出访欧美日诸国考察宪政,感慨良多,想我大清已经二百六十余年了,如今大厦艰难,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日本因立宪而走向强大,欧美因权力制衡的政体立于世界之巅,他们走过的路,走通的路,我大清也可以。”
光绪轻轻点头,又扭头看向袁世凯:“袁卿,你是总理大臣,‘考察宪政报告’和《欧美政治要义》,你也看了,你说,说说你的看法。”
“臣……”袁世凯走出班列,犹豫了一下说道:“以前臣也认为立宪是朝廷脱困的希望,但是看看北边,他们没有立宪,但他们越来越强,今年十月之前,还会有1亿两白银入帐,是白银,不是银圆,换成银圆会更多。”
咳咳,袁世凯轻咳了两声,继续道:“立宪,臣不认为不好,也不认为不对,考察宪政报告’和《欧美政治要义》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好处很多。臣,担忧的是,立宪,适不适合我大清。老臣衰朽愚钝,真的不确定是否适合我大清。”
户部侍郎戴鸿慈走出班列,沉声道:“这几天,我也在听收音机,北边的大会,一直在全程直播,他们已经确定成立常设的特区议会,还有行政院。虽然不是立宪,但也有欧美诸国权力制衡政体的轮廓了。”扭头看了一眼袁世凯,继续道:“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北边正在做的。”
袁世凯轻叹了口气,说道:“表面看,他们是在确立权力制衡政体,实际上,戈辉他们十四兄弟在向下分配权力,在一层一层的分配利益。特区议会也好,行政院也好,你可曾听过有人进入红楼四总部了,军权一直握在他们十四兄弟手中,戈辉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大总督。议会和行政院依然要在戈辉的指挥棒下运作,没有戈辉的同意,他们什么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