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说道:“朕的意思是,这个临港开发区,做为一个实验区,用北边的方法,两三年后,看看会成为什么样子。朝廷能得到什么,能不能扩大到整个大清国。用戈辉的话说,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
“至于‘粒现’……”光绪叹了口气,说道:“朕觉得,‘粒现’时机尚未成熟,需要从长计议。”
一众大臣同时应声:臣等遵旨。
“别忙着遵旨”光绪说道:“‘粒现’,这个事儿,不是就这样放下了。你们回去好好想想,是不是要让朕做周天子?朕的结局是周天子吗?‘粒现’会让朕成为周天子吗?”
光绪起身走下御座,向乾清宫后面走去,扔下一句话:“想明白了,就上折子。朕要听的是解决办法,不是‘粒现’两个字。”
听着渐行渐远的脚步声,袁世凯向众摆手:“走吧!回去想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光绪先后召见载泽、戴鸿慈各2次,召见端方3次,尚其亨2,李盛铎2次。他们在召见时都力陈“中国不“粒现”之害及“粒现”之利”,一并递上写好的奏折,详加阐述。特别是载泽和端方的折子,光绪后来还拿到朝堂上讨论。
载泽的《奏请宣布“粒现”密折》,为解除光绪皇帝对“粒现”的思想顾虑,着重指出“粒现”有三大利,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mǐ,平息)”,为维护朝廷的统治开了一副包医百病的药方。
光绪读后不住摇头,皇位永固?怎么永固,没说清楚,还是故意回避?外患渐轻?北边的禁卫军打完仗,朝廷哪里还有外患?内乱可弭?“粒现”了没饭吃的老百姓就有饭吃了吗?如果不是,内乱还是会长期存在。
抚端方也上了《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洋洋万言,阐述考察欧美各国政治的结论:东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者,实以采用“粒现”之故。因此,中国欲国富兵强,除采取“粒现”外,盖无他术矣!
光绪看后摇头叹息,还是没有解决自己会不会成为周天子的问题,事实上,光绪并不反对“粒现”,但他真心不想成为周天子。熟读史书的他,可是专门研究过周天子的。
就在北京朝廷为“粒现”一事密集沟通的时候,北边的第二次大会一直在按计划推进会议日程。
8月10日,大会先后通过了多个法案的修正案。
8月12日,大会通过三次不记名投票,最后以五分之四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成立常设特区议会的决定。那五个预定的组织,全员进入特区议会。总人数2341人的农工联合会成为特区议会最大派系。总人数仅有274人的卡米耐斯特是特区议会最小派系。另有一百名以独立个人身份成为自由议员。
有人提议,人数太多,但是多少人合适?又无法立即给出数字,谁都想让自己人多一点,但是别人会同意吗?短时间内讨论不出结果,最后决定,以后慢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