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丽从口袋里掏出一串车钥匙,在陈敏面前晃了晃。
“走,我带你去找找我们的‘根’到底在哪儿。”
半小时后,一辆北京吉普驶离了红星市区,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头扎进了更深、更远的乡野。
车窗外,高楼和烟囱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田埂和低矮的农舍。
车子最终停在了一个小村的村口。
这里,是为红星纺织厂供应棉麻的源头产地之一。
赵小丽带着陈敏踩着松软的泥土,走进了田间。
九月的阳光下,棉花地里,绽放着一团团饱满的棉絮。
一个皮肤黝黑、满脸褶子的老农,正蹲在田埂上,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棉花,放在手心,用粗糙的指腹摩挲着。
“这棉花,得赶在秋霜下来之前收。沾了霜,就没了那股子韧劲儿,纺出来的线,不经穿。”
老农咧开嘴,露出一口黄牙,他的话带着浓重的乡音。
陈敏伸出手,也学着他的样子,轻轻触摸着那蓬松洁白的棉花。那是一种温暖、干燥、带着阳光味道的触感,和杂志上那些光滑冰冷的照片,完全不同。
她们又去看了一片亚麻地。
挺拔的麻杆在风中摇曳,坚韧而倔强。村民告诉她们,这种麻,要经过浸泡、捶打、晾晒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变成可以纺织的纤维。每一根纤维里,都藏着汗水和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