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好景不长。第二个月初,当林乔来到北片示范村——离县城最远的靠山村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什么改良农法!祖宗传下的法子用了千百年,凭你个毛头小子说改就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汉挡在田埂上,身后站着十几个同样面色不善的村民。
林乔认得这人,是靠山村最德高望重的陈老汉,村里大半人家都是他的子侄后辈。
"陈老伯,"林乔不慌不忙地拱手,"改良农法不是要推翻祖法,而是在祖法基础上优化。您看这水渠..."
"少来这套!"陈老汉一挥手打断他,"去年王村听你的改了什么水渠,结果秋收还不如往年!"
林乔一愣:"王村?不可能啊,我去看看。"
在陈老汉的"押送"下,林乔来到王村的示范田。乍一看,麦苗确实长得不如预期。但仔细检查后,林乔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水渠挖得太浅,坡度也不对,根本没按我的设计来!"
"哼,推卸责任!"陈老汉冷笑。
林乔不争辩,而是找来当初负责这片示范田的农户询问。那农户支支吾吾,最后承认:"当时觉得林劝农的设计太费工,就...就简化了些..."
真相大白。林乔沉思片刻,突然有了主意:"陈老伯,不如这样。在靠山村划出两亩地,一亩按祖法耕种,一亩按我的方法,秋收时看结果,如何?"
"比就比!"陈老汉梗着脖子,"若你的法子不如祖法,就滚出靠山村!"
"若我的法子胜出呢?"林乔微笑反问。
"那...那老夫亲自给你牵马游村!"陈老汉赌咒发誓。
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农田比武"在靠山村拉开了序幕。林乔亲自监督改良田的每一道工序:深耕、施肥、播种、灌溉...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陈老汉则带着子侄们用传统方法耕种另一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