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也是更大的机遇。林乔连夜制定计划:一部分银子用于挖井修渠,增强抗旱能力;一部分购买粮种,帮助农户补种快熟作物;还有一部分则用来建立"农技学堂",系统培训农村青年。
"不仅要救灾,更要防灾。"林乔在县衙会议上侃侃而谈,"下官建议在全县修建三十口深井,开挖五条主干水渠,形成抗旱网络。"
知府和各县官员无不赞同。会议结束后,程知府单独留下林乔:"林劝农使,以你之才,屈居劝农使实在可惜。本官已上书举荐你为县丞,想必不久就有好消息。"
林乔心中一震。县丞是正八品官职,位列知县之下,若真能获此职位,林家将彻底摆脱"流民"的阴影,真正步入仕绅阶层。
"下官...下官..."一向口齿伶俐的林乔竟一时语塞。
程知府了然一笑:"不必推辞。为国荐才,乃本官职责。"
带着这个惊人的消息,林乔骑马返回林家垦地。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已经初具规模的林家院落上:东侧是整齐的住宅区,西侧是广阔的农田,中间的"耕读堂"飘扬着朗朗书声。远处,新建的造纸坊正冒着袅袅青烟,几个孩童在村口的枣树下嬉戏。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是生机勃勃的家园。林乔下马,站在村口的高处,望着这一切,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爹!"小树远远地跑来,手里挥舞着什么,"你看!我今天写了十个大字!"
林乔接过儿子递来的纸张,上面歪歪扭扭但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天地人和,耕读传家"。孩子已经七岁了,在苏婉的教导下,进步神速。
"写得真好。"林乔摸了摸儿子的头,"去告诉你姑姑和四爷爷,今晚开族会,有重要事情宣布。"
小树蹦蹦跳跳地去了。林乔缓步走向耕读堂,透过窗户,看到苏婉正在教孩子们读《千字文》。女先生一袭素衣,手执书卷,神态专注而安详。自获赦免后,她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再不用隐藏才学或身份。
苏婉抬头看到林乔,微微点头示意。林乔也点头回应,没有打扰上课,转身向祠堂走去。那里,林老四已经带着族中长辈等候多时。
"乔哥儿,知府大人急召,有何要事?"林老四关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