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是偶然!这些孩子背后,正是朝中反对他的势力。用这种下作手段对付一个孩子,简直无耻至极!
"爹,我没事..."小树虚弱地拉拉他的袖子,"你别生气..."
林乔强压怒火,柔声道:"爹不生气。你好好休息,明天爹请大夫来。"
安抚儿子睡下后,林乔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满天星斗。夜风微凉,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怒火。这一刻,他几乎想放弃一切,带着儿子回到青山县那个宁静的家。
但理智告诉他,逃避解决不了问题。那些人既然敢对小树下手,就说明他们已经将他视为必须除掉的威胁。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
"大人..."林柏轻声唤道,"明日还要面圣..."
林乔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书房。是的,明天才是关键。他将所有情绪压入心底,专注于眼前的奏章。这份材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漕粮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福祉。
天蒙蒙亮时,奏章终于完成。林乔仔细检查了三遍,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句措辞都无懈可击。同时,他还准备了一份"秘密武器"——崔党贪腐的证据,藏在袖中,以备不时之需。
紫禁城的清晨庄严肃穆。林乔跟随引路太监,穿过一道道宫门,心跳随着脚步逐渐加快。这是他第一次单独面圣,机会与风险并存。
乾清宫东暖阁内,年轻的皇帝正在批阅奏章。令林乔意外的是,除了皇帝和侍立的太监外,阁内还有一人——正是漕运总督崔呈秀!这位五十多岁的权臣面带冷笑,看林乔的眼神如同看一个死人。
"臣户部浙江清吏司员外郎林乔,叩见陛下。"林乔按规矩行了大礼。
"平身。"皇帝放下朱笔,"林卿的条陈,朕已浏览。漕粮改革确有成效,但崔卿所虑也不无道理。你二人当面辩来。"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验。皇帝显然想亲眼看看,这个敢挑战漕运旧制的小官,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崔呈秀率先发难:"林员外郎,你改革漕运,致使数千漕工失业,沿河州县民怨沸腾,该当何罪?"
林乔不慌不忙:"回崔大人,下官所查,漕工非但未失业,反因效率提升,工钱增加三成。沿河州县仓库充实,何来民怨?"
"巧言令色!"崔呈秀冷笑,"你可知漕运关系京师百万军民口粮,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