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这等驳杂与平庸,反而让他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可能。
前两批的种子,天资太过夺目,其命运轨迹,从一开始便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耀眼,却也清晰,几乎注定了要走上一条早已被前人铺就的康庄大道。
而眼前这二十多道命运,却像是撒入江河的一把碎石,每一颗的轨迹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它们会相互碰撞,会彼此影响,会在那幽深的水底,走出一条谁也无法预料的道路。
这,或许更接近于“道”的本相。
一念及此,柳相又想起了那场耗费了自己三万载寿元的“第二梦”。
三场大梦,三条自以为完美的通天路,最终都走向了无法逾越的死胡同。此事曾让他心生郁结,一度以为是自己的推衍出了岔子。
可自那日与老僧论道之后,柳相才渐渐明悟。
那三万载光阴,并非虚掷。
那不是一场失败的尝试,而是一场耗时漫长的、剔除谬误的求证。它证明了三条路是错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如今,通往那第十境的画卷,依旧空白。
但柳相已经不再急于落笔。
他已经知道了笔该如何握,墨该如何研,砚台该如何摆放,甚至连那宣纸之上,何处该留白,何处可着重彩,心中都已隐隐有了计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欠的,便是那第一笔该如何落下。
欠的,是一条真正可行的、能承载一切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