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毅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殷沧浩的担忧。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冷静地分析道:“我也深知其中风险,但如今形势紧迫,我们已无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要我们计划周详,行事果断,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未必不能成功。”
经过一番深入的商议,两人最终决定让朱玉山统领两路人马,第一个目标就是滨江营和吴敬诚。
朱玉山是朱胜毅的侄儿,不仅成熟老练,勇猛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由他来负责这次行动,无疑是最佳人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具体的安排是,朱玉山将调集三个营和军政部的兵力,兵分两路。
一路部署三个营直接攻打滨江城,给滨江营造成正面压力。
另一路则负责军政部一百多人的新军,迅速前往叙州城和滨江城。一旦时机成熟,新军便要果断出手,暗杀袁光烈和吴敬诚这两个关键人物。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朱胜毅、殷沧浩以及朱玉山还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完善,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从云雾寺祈福归来后,吴敬诚便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深知滨江营的整军备战刻不容缓,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力求让士兵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战斗力。
与此同时,吴敬诚还积极筹划着作战方略。他深知要保卫滨江城,仅凭滨江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协调各方势力,共同抵御外敌。为此,他先后拜访了滨江城首富葛富贵、码头帮张彪和航运公司魏岱平,与他们深入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就在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上午,吴敬诚收到李炳俊的消息,一份简短而又令人震惊的电报:“调集三个营,择日围攻滨江营,俊”。
吴敬诚看着这份电报,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知道,滨江营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
吴敬诚和殷沧浩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射出,就无法再收回来。
如今,殷沧浩和朱胜毅的权势如日中天,他们根本不会把吴敬诚这样的小人物放在眼里。
吴敬诚意识到,自己和滨江营的命运已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