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的声音突然响起:“陈刚,你来讲解一下这个立方体的透视关系。”
他猛地站起来,手里的信纸掉在地上。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皱起了眉头。但陈刚没有弯腰去捡,而是走到讲台前,看着黑板上的立方体,突然想起信里的话。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粉笔:“老师,这个立方体的灭点应该在视平线上,而且……我想报美术培训班。”
全班一片寂静。美术老师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好,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
那天放学后,陈刚没有去游戏厅,而是走进了街边的美术培训班。他用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交了初级班的学费。第一次拿起正规的素描铅笔,在画架前坐下时,他想起了信里的照片,想起了岗亭外的寒风。他在画纸上方写下第一行字:“// 致十年后的自己:这一次,我要画出真正的‘理想生活’。”
【叁·十五年蓝图,大厦顶端的经纬】
改变是从削尖第一支2B铅笔开始的。
陈刚退掉了游戏会员,把建筑草图册工工整整地放在课桌最上层。每天放学后,他会背着画夹去培训班,从排线练起,直到画室的灯熄灭;周末,他跟着数学老师学立体几何,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几何体,理解空间关系。父母抱怨他“不务正业”,他就把画稿藏在床底,半夜打着手电筒看建筑大师的作品集。
同学们笑他“异想天开”,说“当保安多轻松,学建筑累死了”。他只是把信夹在美术课本里,每次想放弃时,就翻开看看那句“图纸上的线条,能画出无限的可能”。高二那年,他在全国中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拿到了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中国馆的机会,当他站在斗拱结构的展馆前,突然明白,那些曾经觉得“枯燥”的几何原理,能创造出多么震撼的美。
2023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内顶尖的建筑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把那张岗亭前的照片贴在大学课本的扉页,对着照片说:“十五年后的我,不会再让你只能远远看着别人的房子。”
大学五年,陈刚像一台精准的全站仪,在建筑的世界里丈量。他主修建筑设计,辅修结构工程,每天泡在图书馆和画室里,绘制图纸,制作模型。他跟着导师参与旧城改造项目,亲手测量老城区的每一栋建筑;他在毕业设计中,为老家的村庄设计了抗震节能的新农房,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设计的模型被打印出来时,想起了信里的话,突然觉得,这比任何游戏成就都更让他激动。
2035年,陈刚已经是国内知名建筑事务所的主创设计师,主导设计的“龙华之翼”摩天大楼即将竣工,那座扭曲上升的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新的地标。
同年秋天,“龙华之翼”举行封顶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