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是数里,穿绿荫,拂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碧一方,清风三面者,红叶亭也。
做亭者谁?岳麓书院也。
翠萝红枫,罗列于轩前;三坟五典,吟诵于溪畔。书院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李步蟾信口成诵,惊落一地眼球。
“咝!”
“噤声!”
“……”
在场的都是读书人,尊重文章,是深埋在骨髓的本能,李步蟾的开篇,着实不凡,值得他们洗耳恭听。
那仆役运笔如飞,开始还甚是工整,两行过后,便只能作草书了。
李步蟾停下来,等着仆役书写。
他虽然习练古文多时,自诩功夫不浅,但真要在一炷香之内,作出挑不出毛病的亭记,还是难为他了。
既然为难,那就搬运。
这篇是南皮张之洞的成名之作《半山亭记》,张香帅其时十一岁,被称为王勃之赋滕王阁。
咳咳,今年清明,李步蟾虚岁十三,十三岁抄袭十一岁的作业,也没什么难为情的。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红叶亭之大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