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和樊城是南宋长江防线的门户,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咸淳三年(1267年),忽必烈派阿术(ā zhú)和刘整率军围攻襄阳。刘整向忽必烈建议:“欲灭南宋,必先取襄阳。”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派重兵围困襄阳。
襄阳守将是吕文焕,他的哥哥吕文德是南宋的重要将领,但此时已经去世。吕文焕带领襄阳军民,凭借坚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粮草,顽强抵抗。蒙古军一开始采用强攻,结果损失惨重,于是改变策略,在襄阳城外修筑堡垒,长期围困,断绝襄阳的粮道和援军。
消息传到临安,贾似道却把它压了下来。他对理宗说:“蒙古兵已经退了,襄阳没事。”然后继续在半闲堂斗蟋蟀。有一天,他和一位宫女玩骰子,宫女随口说了一句:“襄阳已经被围三年了,怎么办啊?”贾似道脸色一变,第二天就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宫女杀了。从此,临安城里再也没人敢谈论襄阳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襄阳被围的消息虽然被贾似道封锁,但前线的将领们并没有放弃。咸淳四年(1268年),南宋派张世杰率军援救襄阳,在赤滩浦被蒙古军打败。咸淳五年(1269年),又派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负责援救襄阳。
李庭芝到了郢州(今湖北钟祥),招募了三千勇士,其中有两位勇士叫张贵和张顺,人称“竹园张”和“矮张”。他们率领这三千人,驾着一百多条快船,趁着夜色,顺流而下,前往襄阳。
船队走到磨洪滩时,遇到了蒙古军的封锁。张贵、张顺率军死战,一边前进一边发射火箭,蒙古军的船只纷纷起火。经过一番血战,张贵、张顺终于冲破封锁,到达襄阳城下。襄阳军民看到援军来了,士气大振。
但好景不长,张贵后来想率军突围,去联络郢州的援军,结果在龙尾洲遭到蒙古军伏击,力战而死。张顺也在战斗中牺牲,几天后,他的尸体漂到襄阳城下,身上中了四枪六箭,手里还紧紧握着兵器。襄阳军民看到张顺的尸体,无不痛哭流涕。
这是南宋最后一次大规模援救襄阳的行动,之后,再也没有援军能够到达襄阳。
襄阳被围了五年,城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粮食一天天减少,士兵们只能吃草根、树皮,甚至有人饿死。武器装备也严重短缺,弓箭用完了,就用竹子削成箭代替。
吕文焕多次派人突围,向临安告急,但都被蒙古军截住。有一次,一个叫牛富的将领率几十人突围,结果全部战死。吕文焕看着城外的蒙古军越来越多,再看看城里奄奄一息的军民,心如刀割。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蒙古军决定发起总攻。他们用回回炮(一种大型投石机)轰击襄阳城墙,“所击处,皆摧陷”(《元史·阿术传》)。樊城首先被攻破,守将范天顺自杀,牛富率士兵巷战,最后投火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