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乔点点头,目光扫过广场。参赛者大约二十多人,分男女两组。男子组除了各县推荐的农事能手,还有几位像郭举人这样的职业文人;女子组则多是乡绅家的小姐,个个衣着华丽,只有苏婉一袭素装,却格外醒目。
"林劝农!"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林乔回头,看见张教谕匆匆走来,身后还跟着个书童,捧着个木匣。
"先生!"林乔连忙行礼。
张教谕将木匣递给他:"这是老夫收集的历年优秀策论,昨夜才送到。你且看看,或许有用。"
林乔感动地接过木匣:"多谢先生厚爱!"
"不必言谢。"老教谕压低声音,"程知府方才透露,今日比试不止于纸上谈兵,还有田间实操。你务必留心!"
这消息来得及时。林乔心中一凛,幸亏他平日注重实践,否则单靠文采还真可能吃亏。
辰时三刻,鼓声响起,比试正式开始。知府程栋一身官服,威严地走上高台,宣布比试规则:上午为策论宣讲,下午则有意外的"实践考核"。参赛者需就"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这一主题各抒己见,最后由评委评定高下。
"第一位,青山县郭孝廉!"
周家请的郭举人昂首阔步上台,展开一卷装帧精美的策论,朗声诵读。文章骈四俪六,引经据典,从《齐民要术》谈到《农政全书》,文采斐然。台下观众虽然大多听不懂那些深奥的典故,但仍被华丽的辞藻所折服,不时发出赞叹。
"好文章!"
"不愧是举人老爷!"
"..."
周员外得意地环顾四周,仿佛胜券在握。郭举人讲完后,评委们交头接耳,显然也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