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下来后,林乔立刻带小树出门购置必需品。京城的物价让他咋舌——同样的东西,比青山县贵了三倍不止!幸亏离乡前,知县和族人凑了一笔丰厚的程仪,否则他那点俸禄还真捉襟见肘。
"爹,京城的东西好贵啊。"小树抱着一包刚买的笔墨纸砚,小声嘀咕。
"所以更要节俭。"林乔借机教导,"记住,奢侈是败家的开始。"
三天的适应期很快过去。正式上任这天,林乔天不亮就起床了,换上崭新的六品官服,腰间悬好印信。镜子里的他,面容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八年时间,从逃荒的流民到六品京官,这条路走得艰难却踏实。
"爹真威风!"小树仰着脸,满眼崇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乔蹲下身,与儿子平视:"记住爹的话,在学堂好好读书,不要与人攀比家世。晚上回来,我要检查功课。"
安顿好小树和林松、林柏,林乔独自前往户部衙门。清晨的京城街道上,已经有不少赶早的官员和吏员。林乔注意到,这些人大多目不斜视,步履匆匆,与青山县那种熟人社会的氛围截然不同。
户部的晨会比县衙正规许多。各司主事以上官员齐聚正堂,由尚书或侍郎主持,商讨当日要务。作为新任主事,林乔被安排在末位,静静聆听那些复杂的财政术语和全国性的数据。
"...漕粮北运损耗又增,去年达一成二,如何是好?"户部尚书赵文渊是个六十多岁的清瘦老者,声音不大却极具威严。
几位郎中、员外郎各抒己见,但多是泛泛而谈。林乔仔细听着,渐渐明白了问题所在:南方漕粮经大运河北上,沿途损耗严重,主要是因转运环节过多,监管不力。
"林主事,"赵尚书突然点名,"你在地方任职,可有见解?"
全场目光一下子集中到林乔身上。他深吸一口气,起身拱手:"回大人,下官以为漕粮损耗,主因在转运环节。青山县曾有类似问题,后采取'直运法',即由产粮地直接运至目的地,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大减。"
"哦?"赵尚书来了兴趣,"具体如何操作?"
林乔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卷图纸——这正是他在青山县改良粮食运输时绘制的流程图:"请大人过目。关键在于明确责任,分段包干,每段设专人验收..."